科創新動力丨水城開新“蓮”!國內首座碳纖維索公路斜拉橋通車
創新驅動 國內首座碳纖維索公路斜拉橋 聊城市興華路跨徒駭河大橋最大亮點在于斜拉索中應用了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國防、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應用廣泛,具有極高的國家戰略地位。 2020年以來,中建八局科研團隊以該項目為依托持續開展碳纖維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應用研究,攻克了大噸位國產碳纖維索的加工、錨固和工程應用難題,形成了千噸級碳纖維索應用技術與產品,并在橋梁領域創造了多項“第一”:世界最大跨度、國內首座使用碳纖維斜拉索的車行橋;國內工程應用的首個千噸級碳纖維索錨體系;國產碳纖維首次應用于橋梁主索,實現了國產碳纖維應用技術的重大突破。 大橋應用四根碳纖維索 由碳纖維、樹脂基體及 纖維/樹脂界面三部分組成 輕質高強,可減輕結構自重 擁有優異的耐久性與抗疲勞性能 斜拉索為扇形布置的空間雙索面 采用標準強度1770MPa平行鋼絲斜拉索 全橋共72根斜拉索 最短11.2米,最長73.9米 單根最大重量達3.12噸 科技賦能 先進的建造工藝 大橋采用2*100米雙索面鋼拱塔獨塔斜拉橋 主梁采用雙箱單室鋼梁 大橋頂寬40米 采用頂推滑移建設方案 橋塔為三個空間橢圓鋼拱塔 中塔豎直,塔高52.07米 邊塔與水平向呈60度傾角 邊塔塔高56.07米 采用懸拼建設方案 兩側對稱設置兩幅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 采用支架現澆工藝 主橋機動車橋面鋪裝 采用UHPC高強混凝土 屬國內先進建造工藝 此外,大橋還運用了超韌性混凝土技術 可與鋼梁表面很好地結合 減少剛性沖擊 延長橋梁的使用時間 超韌性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是傳統混凝土的10倍 其斷裂韌性是傳統混凝土的200倍 鋼箱梁與超高韌性混凝土組合成一個整體后 橋面局部剛度提高了40倍 鋼橋面疲勞開裂的風險大大降低 在下穿通道位置 項目團隊應用波紋鋼結構形式 代替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形式 在國內城市地下通道中為首次使用 波紋鋼結構可以實現 工廠化制造、現場裝配 提高了建設效率 并減輕了對環境和交通的影響 耐久性得到大大提高 民生工程 聊城人民的幸福橋 大橋通車后,將有效緩解 聊城市東昌路和光岳路的交通壓力 完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 提升群眾出行效率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進一步打通 主城區與開發區之間的渠道 對推動聊城市經濟社會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蓮花”與鋼箱梁橋面相互融合 大橋風光與建筑藝術交相輝映 夜晚的大橋似一朵盛放的蓮花 成為聊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中建集團 將堅持創新驅動戰略 匠心拓展幸??臻g 為人民再造“連心橋”“幸福橋” 貢獻中建智慧和力量
- 上一篇:停車場地坪施工工藝
- 下一篇:白水泥質量控制要點分析